設計概論第二次作業
地點:嘉義
古笨港陶華園 訪談師傅:蔡旻霖 師傅
組 員:林芷如 林建志 盧慧芬 陳祥指導教授:楊裕富 博士
-
-
Q1:從何時開始學習交趾陶?
A:四年前
-
Q2:開始學習交趾陶的契機是什麼?
A:是因為找到這份工作才開始學習的。
-
-
-
-
Q3:簡單述說交趾陶的製作過程或原理?
-
- A:先從製作初模開始,等它完全乾大約要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送去素燒後,經過釉彩上色,最後在進行一次釉燒,冷卻後便完成。
Q4:製作方面最困難的地方為?
A: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像是送去燒的部分,如果燒出來發現有裂痕,就要重新來一次,不過現在技術很穩定,比較少出現這種問題。
Q5:交趾陶與一般陶土作品的不同?
A:交趾陶為低溫彩釉軟陶,一般陶土多是高溫。
Q6:完成一個作品大約要花多久的時間?
A:不一定,要視作品大小而定。
小作品的話大約半天到一天就可以完成模型,開始進行素燒。
Q7:是否有因應時代變遷而做作品上設計或其他方面的改變?
A:以前大多是配合廟宇的裝飾,現在會有一些不同的案子。
像是之前我們工廠有與楊麗花合作,以及將交趾陶運用在生活的物品上當作裝飾藝術,
或是現在會利用高溫陶做一些大型公共藝術,另外也有發展各式馬賽克來做工作室轉型。
- 工作室門口
-
交趾陶製作之場合與初模
-
-
-
-
- 上釉的各色顏料
-
-
-
-
-
- 上釉後燒好之成品
-
-
-
- 訪問師傅上釉和送燒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
-
各式陶板放置處
-
-
- 工作室外的馬賽克轉型拼作品
-
-
-
-
- 經過轉型後的工作室,製作馬賽克拼貼之場景
-
-
放置馬賽克之區域
-
- 作品分析
-
-
-
- 馬賽克桌
以馬賽克方式,拼貼在圓桌上,特別的是用細長月亮型的磁磚拼貼
- 在拼貼的過程中,要使磁磚和磁磚間沒縫隙,是一大挑戰
作品中涵蓋了視覺美感覺美感及實用性。
-
-
使用交趾陶所作之公共藝術
-
-
-
-
-
- 交趾陶門
-
將交趾陶運用在生活的物品上當作裝飾藝術
並結合虛和穿透的概念,將平凡常見的大門,營造出特別的風味
用小塊點構成的交趾陶代替大塊的交趾陶,帶給人較輕盈的視覺效果。
-
-
-
- 馬賽克拼貼之裝置藝術
-
-
-
-
-
- 立體馬賽克拼貼
-
-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交趾陶也增加了一點變化性,添加了現代化的卡通戶外裝置藝術
-
- 立體的拼貼難度更高,但做出的效果卻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心得:
經過這次訪問交趾陶工作室的師傅,讓我了解了傳統藝術-交趾陶的製作過程及工作環境,同時也看見了傳統藝術為了因應時代的變遷,努力尋找改革工作室接案和創作的模式。這次的訪問,讓我們都收穫良多,能夠有這次訪問的機會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