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對象:莊新利師傅
組 員:
B10233315 林芷如
B10233316 林建志
B10233317 江范佳俊
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1. 開始接觸大木建築的契機?
小時候跟父親從竹管屋開始學習,隨著生活機能與建材慢慢改變,才開始接觸木工、營造。
2.有隨著年代改變木頭種類的選擇嗎?
有,一開始日治時代到大部分都是用檜木,後來漸漸以松木居多,後期就被鋼筋水泥取代。
3. 如何知道木頭的優劣?
必須靠色澤和味道來判別,需要一些經驗的累積才能夠準確的判斷。
4.現在多數建築都已被鋼筋水泥取代,印象最深刻的木頭建築作品是何者?
這間工作室就是我自己設計,包含木頭卡榫,最後才找工人組裝。也曾做過古坑庄役場的整修,現在退休都用木頭在做各國建築的模型。
5. 工作室當初搭建木頭的材料?
九二一當時的檜木,並用榫接法,最多使用螺絲類固定,並沒有用到鐵釘。
6.蓋一間木房子大約需要花多久的時間?
不一定,要看房子的規格,以這間工作室來說大約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7.在建造房子時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可把房子架高達到降低濕氣、驅蟲和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現在的話可以用水泥作為房子的基礎,在將木結構架上去會比較穩固。
8. 退休後,有繼續接觸木工和建築嗎?
有,我會幫我養得狗做木屋和模型,也有在做椅子,一樣是使用榫接法。
有時候也會去一些學校做演講,近期都有去環球科技大學演講,也常有虎尾和雲科的學生來參觀訪問。
9. 對我們有沒有甚麼建議?
建築的結構基礎很重要,像是之前沖繩一間神社是只有外面能拍照,但我還是能夠做出模型,就是因為我從外觀就可以推測出他裡面的結構,這很重要,是蓋房子的基本。
工作場合/工具:
工具放置處。
切割木頭處。
師傅示範如何切割木頭。
師傅向我們解說如何利用榫接法製作椅子。
作品:
上面兩張照片都是師傅為他養的狗所做的狗屋,不論是大或是小的狗屋都有注意到狗狗覓食休息等需求,都具有可關可鎖的門,小的狗屋甚至有把手可方便移動。
這兩張則是師傅工作室的照片,上圖是工作室內的架構,大不分都使用木頭榫接法,和一些鐵固定,但都沒有用到鐵釘之類的。而工作是外型設計也很特別,也有考慮到師傅平常的動線和儲藏規劃,十分的美觀和便利。
上面是師傅退休後的興趣,他做了非常多建築的縮小模型,大多數都是1/50,非常漂亮跟擬真,而且師傅說他大約六十天就能完成一個大模型。
師傅不只建築方面很厲害,製作模型的技術了得,師傅播放以前上電視的錄影帶給我們看,而他做的總統府模型也捐贈給總統府,並在其中展出。
心得:
師傅的經驗非常豐富,除了回答我們準備的問題外,也跟我們講了許多他以前跟父親學習蓋房子時的趣聞,受益良多。而且看見師傅退休後對建築和木材依然滿懷熱情,持續不斷的在做簡單的家具和模型,實在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