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與後現代設計美學法則及台灣本土作品的運用與練習

班級:四建築二A

學號:B10233315

姓名:林芷如

指導老師:楊裕富 博士

 

現代設計

安藤忠雄 4x4住宅

現1

現5

 

座落在瀨戶內海與一條繁忙的街道之間,鄰近沒有其他的住宅外。安藤根據業主的需求和場地特性為 4 x 4 住宅定制了簡潔直白的設計方案,並且為了紀念 1995 年 1 月 17 日的阪神大地震,安藤賦予了它足夠的高度,使站在樓上的人視線可以跨過海域,遠眺位於 淡路島上的震中央。也由於場地局限,建築面積僅為 4 x 4 米,使這所住宅建成時就像一座遺世獨立的燈塔,靜靜地接受著海風的洗禮。

完成不久後,他就接受另一位業主的委託,著手建造第二棟 4 x 4 住宅。儘管這樣第一棟建築的獨特性就不存在,安藤還是欣然“複製”出第二棟 4 x 4 住宅,並安排兩棟建築比鄰而立。不過這回他採納了新業主的建議,取代混凝土而改用木材。新建築僅在拐角處才讓面板位置後移,露出了木材的原形。兩所住宅造型和規模幾乎一模一樣,它們也並非全無差異。最明顯的差別來自垂直通道。新建築取代舊建築頗費空間的之字形樓梯,改用電梯,從而重組頂樓的格局,完整地開闢出了一塊最重要的領域:廚房、餐廳與客廳的組合區域,並且從這裡便可眺望 淡路島的風景。

安藤把新建築命名為“續作”( The Sequel ),它與原先的 4 x 4 住宅均具有不同的樓層功能,而分別使用木材與混凝土只產生了細微的差別:新建築採用松木板構架和泡桐木地板,其外部的水泥板覆層外牆和舊建築暴露在外的混凝土牆依然十分相似。

兩棟住宅的頂樓勻稱對立,猶如彼此的鏡像一般。安藤解釋到建造這對雙子樓的用意在於形成一個面向大海的天然門戶,藉此增強建築與環境的聯繫,並具有更強的建築表現力。

 

形的感受:

運用面的關係來表達住宅的塊體感,整體像是四個方塊和麵的堆疊。

 

色彩的感受:

兩棟比鄰而居的住宅,雖然材質不同,但兩棟住宅皆呈現灰色系,同為無彩色系,並且互為相似色。

 現3

質感:

兩者運用不同材質來表現不同的質感。

 

紋感:

一棟使用清水混擬土,運用其特有紋路與分割現來表達他的質感與紋感;而另一棟使用木材,遠看運用木材與木材間的接合現來呈現木材之紋感,近看則是木材本身之紋路。

 

量感:

使用方塊去作堆疊與推移,並使用灰色系作為主要色彩,原本呈現較厚重之感,卻因最上方推移的方塊,而有了輕巧感。

 

統一(集中):

基本上是統一大小的方塊去做堆疊,並因上層推移的分塊,產生統一中求變化的效果。

 

平衡(對稱):

單體來說推移出的比例與原先的塊體呈現一個微妙的平衡感,而兩棟建築比鄰而居,也成為垂直線對稱,外觀剛好是相稱相反的狀況。

 現4

韻律:

不論是正面或是側面之開窗,幾乎全是等距,清水混凝土與木材之運用也是規律的排列,呈現出現代建築之韻律感。

 

和諧:

兩棟比鄰而居雖材質不同,但因形體相同,對稱方式擺放,而有和諧之感。

 現2

對比:

運用相同的形體,不同材質去表達對比感。而看來輕巧的大面積開窗與厚重的外牆材質,也表現出量感的對比。

 

後現代建築:

美國新奧爾良義大利廣場

後1  

後5

廣場中心部分開敞,一側有祭台,祭台兩側有數條弧形的由柱子與簷部組成的單片柱廊,前後錯落,高低不等。這些柱子分別採用不同的羅馬柱式,祭台帶有拱券,下部臺階呈不規則形,前面有一片淺水池,池中是石塊組成的義大利地圖模型,長約24米。

新奧爾良廣場出現了一些作品,一系列弧形的牆面,高高低低地排列著,好像舞臺的佈景。這些作品的中央是一個高大的拱門,拱門背後還有一個小的拱門,拱門兩側是弧形的廓子,仿佛張開雙臂歡迎著人們的到來。建築作品廣泛的採用了後現代主義代表的拼貼手法,將各種古典柱式加以引用和變形,比如將作品的柱子、柱頭、拱門、額枋各部分都漆上光亮的顏色,赫色、黃色或者橙紅色,還有些柱子或柱頭是用閃亮的不銹鋼包裹起來的。噴泉的水在層層疊疊的廣場地面上傾瀉奔流著,發出汩汩的響聲,額枋底下有時也 有水流噴射而出,形成一個個流動的水柱。最滑稽的是,據說摩爾將自己的頭像放到柱子上做噴水口的裝飾。

似乎這一切還熱鬧不夠,到了晚上,這些建築又亮起了藍色或橙色的霓虹燈,同時噴泉停止了噴射,所有的水全部流入中央的水池。水池中有一個 由卵石、板石和大理石砌成的島嶼,島嶼的形狀很明顯,就是一幅義大利地圖。

而義大利是西方古典建築的發源地,新奧爾良廣場中古典建築元素的使用,也許意在使人追想凱撤時代義大利的榮耀和光輝,而水池中央的義大利地圖,更引發來此的義大利人無限的鄉情。也有人認為整個廣場是一片瘋狂雜亂的景觀,似乎是把古羅馬的廣場搬到了美國的現代賭城拉斯維加斯,簡直俗不可耐,簡直是對古典建築的褻瀆和極大的不尊重。整個義大利廣場的處理既古又新,既真又假,既傳統又前衛,既認真又玩世不恭,既嚴肅又嬉鬧,既俗又雅,有強烈的象徵性、斜事性、浪溫性。建成後,意裔居民常在這裡舉行慶典儀式和聚會,它同時也是一處休憩場所,受到群眾的歡迎。

但建築界貶褒不一。有文章說:“建築難得使人快樂、浪漫、高興和有愛的感情,義大利廣場是難得的便外作品之一”,另外又有人說它“極端令人厭惡”“噴泉是一連串的玩鬧,總起來說,它不過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出滑稽戲。”

 

空間感:

微弧形柱形成柱廊的效果,雖然不是完全性的圍封,但已為塑出空間感,高度不一的柱列形式,也塑造出了空間層次感。另外彩度較高的顏色較逼近群眾,然後逐步降低彩度,形成一種特有的層次感。不同的彩度有不同的柱頭形式,各區因為強烈的色彩變化,距離被強化,也加深透視感。

 

敘事感(抽象敘事:象徵,具體故事:情節)

把人頭掛在牆上作為噴水口,用的還是建築師自己的頭,十分的特別。同時摩爾把五種常見的古典柱式,都運用在這裡。但他不是單純的挪用,而是改變它們慣有的材質與色彩,或是解構它們的形式,以營造幽默與趣味的效果。

 後3

超現實感:

空間由不同的元素做為結合有古典與現代的對比,建築物形體之高低落差,色彩的變化,就好像走進一幅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之中,體驗不同角度所看見的事物。

 後4

科技感:

若從平面圖來看出,廣場是以一個同心圓持續向外擴散,幾何形的形體外觀,會讓人與科技感做為聯想。

 

定型化符碼之造形元素:

鋪面材料组成一圈圈的同心圓,即以西西里島為中心。廣場有兩條通路與大街連接,一個入口有拱門,另一邊則是凉亭,都與古代羅馬建築相似。這些建築形象表明它是義大利建築文化的延續。

 

調性:

整體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結合古典柱式做為對比,而其在像在材質等地放也皆使用這種又古典又現代的方式去做對比,作為此作品之整體調性。

 後2

用典、比喻與諷喻:

美國新奧爾良市是義大利移民比較集中地城市,因此建築師選用這種方式來呈現作品,像是運用了古典的柱式,並於廣場中心放上地圖。

 

裝飾(莊嚴):

使用古典主義建築的符號,例如柱式、拱門。但其實這些對建築本身的結構都沒有太大意義,只是裝飾性質罷了。不過也有濃厚的人文色彩,那就是藉此調侃現代主義。

 

文脈(崁入):

追求所謂的喚起歷史的回憶(實際並非是準確的歷史含義)和地方事件之感,這廣場的建成也讓義大利移民有濃厚又另類的鄉感。

 

台灣本土作品

國立資訊圖書館

台1  

基地座落於都市與綠帶兩種不同環境之間,因此建築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綠帶側是以L型平面創造中庭空間,並連結鄰近的開放綠地,當外牆波光曲線穿梭茵草綠蔭中,彷彿置身原始森林。而都市側是大廈林立的都會叢林,外牆躍動的水平帶窗與車流相互共鳴,帶動了都會活力與人潮。圖書館佇立在都市與綠帶中間,融入現實環境同時創造不同美學氛圍。並以時空光廊連結兩處通道就像穿越世外桃花源的。

建築試圖反映本土地域意象,以水波紋轉化成建築皮層波褶,光影的漸層變化讓立面呈現出河流波光之美。並以流線型的水平帶狀窗依附於皮層上,展現出清透、多層次的流動感。外在曲面形體與圓形馬賽克材質反映著河川波紋與卵石意象,讓建築即成為都市的象徵,亦成為在地居民文化認同之新地標。室內延續流動概念,透過光帶天花引導人群行進動線。網路及相關線路隱藏在光帶天花內,穿梭於各樓層的空間中,透過網路,每一個閱讀角落得以與全世界接軌。

不同高低、傾斜的水平帶窗外牆,除了引進不同的日光量與戶外景色,也創造了各種閱讀空間的可能性。有面臨寬闊景致的休閒桌椅及沙發、光線均勻穩定的實木閱覽桌、遠眺中庭的臨窗吧台桌、親近自然半戶外故事區,以及隨天幕變色圓形天窗等空間設計,提供不同個性的讀者一方適情適性的閱讀角落。設計與實踐上皆突破傳統圖書館既有的印象,透過在地性的涵構重新詮釋地域美學,並以永續的思維創造都市與綠地和諧共存的環境,讓閱讀行為與自然發生密不可分的關係。

 台2

空間感:

由於建築的L型平面,帶出中間的庭院,而建築物本身之波動感,當陽光灑落時,又運用光影在中庭空間產生不同的空間層次感。

 

敘事感(抽象敘事:象徵,具體故事:情節)

以水波轉化為建築本身之波摺,光影則表現波光,總體展現出流動感,利用曲面形體與馬賽克反映波紋與卵石。而老師您也曾在FACEBOOK上介紹此作品,並提到最簡要的說法便是「河流孕育了城市」及「資訊時代流動之速狀若河流」這兩點主軸意象。

 

超現實感:

不論是建築物本身的波動感配合光影和玻璃,或是側邊看起來較幾何的凹凸與玻璃帷幕,皆有流動與溶解之感。

 台3

科技感:

運用之手法與材質,和側邊的玻璃帷幕與其幾何的凹凸窗台和開口,皆呈現一種科技感。

 

調性:

整體為了呈現資訊流動與河流孕育了城市的兩大主軸,運用建築物的波動與許多細節去呈現河流的流動感流線型,為此作品之統一調性。

 1560390_1456111244699961_7315173135424144066_n

用典、比喻與諷喻/文脈(崁入):

同前面所說過的,簡要來說是為展現「河流孕育了城市」及「資訊時代流動之速狀若河流」這兩點主軸意象。

 

jhes3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聖殤-米開朗基羅
美學保羅01  

美學保羅02

美學保羅03

美學保羅04

美學保羅05  

 

數值比例:

米蓋朗基羅應用了「調和比例」的方式來處理,照道理來說一位成年男性完全躺在另一為成年女性身上,會顯得比例不均,而米開朗基羅讓聖母穿著大的披風,利用布與其繁厚的皺褶,增添整體的份量與重量感,看起來體形較耶穌為大,以致可以像睡眠中的孩子似的輕鬆地挨近他。

幾何系列:

其實仔細觀察後會發現,這是一個圓雕作品,底座為圓形,是米開朗基羅第一個圓雕作品。以視平線為準的話,會發現橫躺的耶穌頭垂放方向,與聖母左手所指方向有水平對比關係,而與數值比例所提到的觀點一樣,他用衣服來增加重量、畫面感,不僅達到比例的平衡,也讓他與腿上的耶穌形成水平上的平衡與均值。

構圖術:

聖母的身體與他的頭部相比起來,運用上面所提到的方式,顯得較於壯碩,相對來說也因為布料的重量往下,而使得觀賞者的視線會順其往下而從聖母的表情,慢慢將視線順延至耶穌身上。而聖母將只是基督世界的左手伸向左前方這點,也同時平衡了整個畫面的形象結構。

時間系列:

細緻的表現了耶穌身上已無力的肌肉,手部也細緻的表現出手背上被釘的三角痕跡,聖母微微悲痛的表情也非常到位。

文化符碼:

為基督教類的文化符碼,同時也為非常多畫家雕刻家的創作題材。

 

二、雅典學院-拉斐爾

美學雅典01

美學雅典03

美學雅典02

美學雅典04  

數值比例:

前方人物與後方間建築之間達到一個平衡美妙的完美比例關係,而高度也同樣的拉出一個比例關係,畫面整體集中在下方。

幾何系列:

基本上畫面上來說左右是相當對稱的,或許在畫面上來看人數並不一定相同,但拉菲爾運用人的動作的量體感去達到平衡,後方對稱之建築物的繪製也加深了這個平衡感。仔細看裡面的人物動作與造型也可以發現,使用不同自由藝術為基礎去追求智慧與真理的偉大人物們彼此個性與觀念的不同。

構圖術:

運用透視的建築物去達到畫面景深的效果,也可讓更多人物出現在畫面中,而也不只運用人物與建築去述說故事,其中人物所擁有或倚靠之物也讓畫面的構圖更加的完整。

時間系列:

景深與人物還是有一段距離,感覺大人物們是一同走進這個小區塊來做知識上的交流,有些人物孤獨或隨興的坐在一旁、也有人熱中的彼此討論互相的觀點,很忠實地呈現一個人物間交流的情景。

文化符碼:

呈現當代各方面傑出人物不同的觀點與想法,裡面出現的人物皆是當代在各方面有傑出表現之人,他們各自追求不同領域之智慧與真理,而畫中它們的互動十分得有趣。

 

三、巴黎聖母院(由多位建築師建造)

美學巴黎04  

美學巴黎02  

美學巴黎03

美學巴黎01

美學巴黎06  

美學巴黎01

 

數值比例:

水平和垂直的比例近乎黃金比例1:1.618,立柱和裝飾帶將立面分為九小塊的黃金比例矩形,使得畫面非常和諧與勻稱。

幾何系列:

外觀立面來說基本上都是左右對稱的,而長向立面雖然在左側有較高之塔樓,但基本上也是採取左右對稱的設計。從平面來看更是明顯,不論水平或是垂直分割來看,皆是有一定比例或相稱的方式。

構圖術:

聖母院的平面呈橫翼較短的十字形狀,正面風格獨特,他沒有正立面就次向天空的尖塔或屋頂,主體上也沒有太多連續的尖拱,屬於歌德建築中少數的平頂雙塔代表,結構嚴謹,看上去也十分的雄偉莊嚴。

時間系列:

門的四周布滿了各種雕像,層層相疊,而石像越往裡層越小,柱子皆為挺拔修長,並與上部間間的拱券相連。中庭相形之下較為窄高長,從外仰望鐘樓與尖塔使人感到接近大大的藍天,為歌德建築的一大特色與代表。

文化符碼:

為基督教之宗教類建築,同時為法國著名文豪雨果作品-鐘樓怪人之背景場所。

 

以上圖片部分為google搜尋之照片,僅為教學作業用途,謝謝。

jhes3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傳統工藝品-交趾陶

交趾陶1 

 交趾陶2

 交趾陶3

  交趾陶5  

雲林南聖宮已有多年的歷史,民國34年間由王耀春、賴西同等人開始從日式宿舍祀奉聖聖帝君,開創起斗六儒宗聖教的方便法門。全世界最大的關聖帝君兩大護法關平太子、周倉將軍交趾陶塑像,曾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的交趾陶藝家葉星佑,以四月又八天打造完成十八尺高、重達十二公噸的交趾陶關平太子、周倉將軍,是全國最大交趾陶神像。 

位序主從:以一個廟宇來看,雖然這個交趾陶作品是全國最大的交趾陶神像,看起來很大,但從他將兩個神像擺放在兩側與斜斜的放置這點可以看出還是有主從關係,主位是關公,而座位關公的兩大護法神像,理所當然的事配置在兩旁,雖然龐大但也不會搶了關公的風采。

氣韻生動:以關聖帝君兩大護法的形象下去製作,動作與表情生動的表現出兩大護法不同的性格。

文化符碼:作為交趾陶神像,代表著傳統宗教下的思維,因為信奉宗教所以才會誕生如此德作品,不論是衣服配件到膚色姿勢都與腳色在宗教中的塑形有關。

 

二、傳統繪畫-大龍峒保安宮壁畫/彩繪大師潘麗水作品

繪畫一

 繪畫二  

繪畫三  

繪4  

5  

大龍峒保安宮壁畫 彩繪大師潘麗水作品

壁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唐代壁畫風行,宮殿寺觀多有名家筆繪,到了宋代文人畫興起,卷軸畫替代壁畫,壁畫流為民間藝師的專業。保安宮正殿四周走廊牆面上的彩繪壁畫,主題分為:「韓信跨下受辱」、「朱仙鎮八槌大戰陸文龍」、「鍾馗迎妹回娘家」、「八仙大鬧東海」、「花木蘭代父從軍」、「虎牢關三戰呂布」、「賢哉徐母」等七幅,係已故國寶級大師潘麗水於民國六十二年在保安宮留下曠世巨作。保安宮二百多年來多次整修增建,屢次變動建築裝飾,大正時期重修由漳派匠師陳應彬與郭塔對場競技,鬼斧神工,各有千秋,藝術價值極高,三川殿兩側木雕圓光、正殿屋頂重簷的「八仙大鬧東海」的木雕斗拱、東西山門水車堵的泥塑有明顯的對場作品。尤其當時西風東漸,三川殿木雕圓光出現西洋樓閣、泥塑也有著洋裝的仕女和著西裝的男士,西方文化融合在臺灣傳統工藝中,形成特殊的風格。

位序主從:畫作內人物的前後感很好,最主要是在表現位於前方的男子、女子與小孩,後方的人們輔助效果也很好,整體位置與互動關係處理得十分好。

氣韻生動:生動的呈現每個腳色不同的動作與個性,互動跟情緒的表現得十分得當。

文化符碼:作為交趾陶神像,代表著傳統宗教下的思維,因為信奉宗教所以才會誕生如此德作品,不論是衣服配件到膚色姿勢都與腳色在宗教中的塑形有關。

 

三、傳統建築-鹿港龍山寺

01  02  

03  

彰化鹿港龍山寺

位序主從:中國傳統廟宇的入口以位序主從的關係配置,中間有一主要大門,兩旁則有側門,較大的神明作中為主,官位較小的則為側為從。 鹿港龍山寺 的規模宏大,格局完整,在台灣的佛寺中屬於大型。方位坐東朝西,面積約近五千平方公尺。寺的建築佈局依序為廣場、山門、左右圍牆、五門殿(即前殿)、戲亭、左右迴廊、拜亭、大殿、左右八角門及後殿等。

陰陽調和:藻井,又稱綺井、天井、方井、復海、斗八等,是中骨建築中一種頂部裝飾手法,將建築物頂棚向上凹進如井狀,四壁飾有藻飾花紋,故而得名,其目的是突出主體空間。藻井一般由多層斗拱組成,由下而上不斷收縮,形成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外層方形或多邊型,頂心一般圓形,稱為「明鏡」。

04  

有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生生不息的韻味。

 

氣韻生動:石獅,多位於入口中門兩側,功能亦同抱鼓石,但同時也具避邪作用。石獅左雄右雌,立於台座,兩支相望,雄獅戲弄彩球,雌獅懷抱小獅。

布局成勢:山門與圍牆相接,為別內外之門,進此門即象徵進入佛境之意。門內為鋪石大埕,左右分峙兩尊嘉慶初年的石獅,兼有拱衛及歡迎訪客之意義。其次,前殿因闢有五個門,俗稱為五門殿。按古制,帝后級寺廟可闢五門,將軍王爺級只開三門。鹿港龍山寺 的前殿並未供置四大天王塑像,僅在牆跺石雕及門神彩繪上表現出來。緊接著五門殿之後有一座大戲亭,每逢慶典時則搭台演戲酬神娛賓。過了戲亭則又是鋪石中庭,庭中植兩株大榕樹,可收綠蔭之效。中庭盡端則是拜亭及大殿,拜亭下置大香爐,為參拜者站立之處。大殿與拜亭連接在一起的作法,也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但是卻令人無法一窺大殿全貌。大殿內主龕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龕配祀境主公、註生娘娘、十八羅漢與 龍王,可見已經融和了民間信仰的神祇在內。大殿左右各有一個八角門,進了門後沿著迴廊可通後庭院及後殿。

文化符碼:如意窗,仔細一看它可大有文章,以圓形和葫蘆構成的四方連續可以是象徵財富的古銅錢,也可以是年年有【魚】的意思,更有人說他是鹿港的名產鳳眼糕、牛舌餅或者蚵仔煎!

 05  

 香玉簃:雙錢形

圖案表面為錢財的意思,為福的象徵;然金錢古時稱為泉布,泉與全音相似,故雙錢有雙全的涵義,加以旁邊雙桃漏窗,故有福壽雙全的寓意。

 IMAG0165  

IMAG0167  

 

jhes3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笑臉大頭照

C360_2013-10-24-11-17-02-064  

 

2.工作照(設計時的照片)

  DSC_2847  

 

3.4.5.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作品分析

平面一  

Christian Hopkins是一位憂鬱患者,他藉著攝影將自己的狀況表現出來。照片表現出他的思緒雜亂黑暗,像是骷髏頭一般,富有意義、畫面又漂亮,是很成功的作品。

11  

俄國攝影師 Alexander Khokhlov 與俄國首的席彩妝師Valeriya Kutsan聯手合作,利用化妝和攝影的技巧讓模特兒的臉看起來像是2D平面的。這個作品想讓觀看者無法分辨2D3D,而他很成功地做到了,也非常有特色。

12  

烏克蘭藝術家 Mark Khaisman利用封箱膠帶貼出肖像畫,非常的獨特,他利用多層黏貼造成的顏色落差來製造出深淺,形成一幅幅漂亮的話,而封箱膠帶原本的顏色也顯現出一種復古的感覺。

 

6.7.8.產品設計領域作品分析

13  

吃沙拉的時候擠醬料包常常會不小心弄到外面,而這個沙拉盒將內附的叉子悍醬包做結合,當你將叉子拉出來的時候,醬包也會順勢因為擠壓而自動跑出來,非常的方便。

14  

利用機器透射出平行線,有助於寫出筆直的字,還能調整行距和線條角度,堆於必須時常在白紙上書寫,但又不能每次都使用相同規格之橫線墊板的人是個很方便的選擇。

15  

以沙漏的概念發展,當沙子留下十,中間的照明燈也會慢慢暗掉,而開啟一個流孔沙漏可以維持十五分鐘,最多可維持一個小時。很適合習慣睡前看書、滑手機等活動,但需要作時間提醒,或是太暗無法睡著的人使用。

 

9.10.11.12.空間設計領域作品分析

16  

利用木箱作為整個室內空間的擺設,收納空間也非常的完善,而在一片淡色木紋之中,選擇紅色冰箱、地毯和椅子,補足了色彩上的不足,同時滿足機能和美觀。

17  

小空間運用收拉組合式,融合客廳和床,需要空間的時候便能將床受納進去,非常的善用空間。

18  

整個室內空間走簡潔的風格,顏色和家具並不多,但一點點裝飾和選擇了造型特殊、逗趣的小家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19  

利用挑高讓小坪數有較大的空間可使用,使用木頭拚疊,營造出一種像素的感覺,而樓梯部分也每一階都可抽拉出來做為衣櫃的用處,也非常的善用空間。

 

13.14.開學第一個月內自己的設計作品

 35 004   

為高中動保社團所拍之照片,預計製作成明信片做愛心義賣。

1-1  

以太極作為概念所做的桌椅設計。

 

15.16.學期結束前一個月內自己的設計作品

DSC_0421  

以竹子和水滴形狀為理念所做的休息空間。

 

DSC_2946[1]  

利用廣告顏料和線構成製造出復古印刷的感覺。

 

17.18.設計的體驗與認識

0111  

設計是經由很多人腦力激盪和很多個人經歷所構成的。

011111  

設計裡的很多想法,都像冰中盛開的花一般,如此不凡又美麗。

jhes3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